随着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对新能源、化工、建筑、环保等产业产生革命性的深远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光伏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将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列入鼓励发展,预示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要推动力的新能源时代已经来临。
光伏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IRENA的最新研究,在全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届时电力将成为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占比51%。其中,90%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供应,63%的电力由风电和光伏发电供应。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为725GW,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4000GW,由此推算光伏行业2020年至2050年三十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0.4%,行业的成长空间极高。
政策支持促发展
完成能耗双控的同时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唯一的选项就是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风电光伏。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对超额完成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就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引导。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提出,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生态环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减排指标,抵消其不超过5%的经核查排放量。1单位CCER可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用于抵消的CCER来自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减排项目。
CCER抵消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和风电等减排项目可以将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在全国碳市场出售,获取经济收益。简单来说就是当企业排放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可以通过安装光伏电站来实现碳中和,将促进光伏行业的发展。
其他相关政策也从不同层面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例如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提出,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党政机关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的比重有望提升至50%,以后很可能每所学校都有一座光伏电站,供学生们了解光伏产业,培养绿色发展意识。
金融支持有保障
光伏投资周期长,最需要的就是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未来将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扩大绿色债券规模。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预计下一步光伏企业特别是投资企业获取政策性贷款的难度会降低,利率有望下调。同时,各级财政对光伏的支持将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如分布式光伏地方补贴、光伏企业依据技术研发费用减免税费等。
市场环境有需求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对城市而言,最主要的是节能建筑,比如在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或光伏幕墙。虽然薄膜组件的发电效率比不上晶硅,但作为幕墙是非常合适的,非常符合光伏建筑一体化也就是BIPV的要求。近几年BIPV的概念越来越火,各家企业都在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光是给屋顶加装光伏,更重要的是把光伏和建材融为一体,让光伏产品符合建筑行业标准。乡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是屋顶分布式光伏的重点市场,另一个市场机遇在于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预计未来两年,至少到2023年底,整县推进都是一个重要的大市场。
技术支持保发展
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增设相关学科专业。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在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方面,光伏行业正处在N型技术迭代的窗口期,特别是异质结和TOPCON,两种N型技术路线都有很多企业在大力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纪录不断被刷新。只有这样的良性竞争,才能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光伏产业必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